行指委概况

  • 全国报关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2016年高职高专院校报关专业青年骨干 教师教学实践培训班圆满结束

    根据全国报关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报关行指委)的工作安排,为了提高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报关及相关专业青年骨干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报关行指委于7月18-22日在厦门举办了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报关专业青年骨干教师教学实践培训班,共有3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骨干教师参加了此次培训。 本次培训主要分为了两个内容。 1.课堂知识教学 (1)报关行指委秘书长郑俊田教授对2016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技能大赛报关赛项进行了总结,并细致解答了参加此次培训的教师针对参赛规则、答题技巧、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的问题。 (2)上海海关学院顾佩军教授对当前的海关最新政策“通关一体化”改革试点内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讲解。 (3)厦门自贸区的林珍雅局长介绍了目前厦门自贸区的发展情况和政策优势。 (4)以实践教学的形式到关务公司参观和了解通关流程及新报关单填制规范的相关内容。 2.现场实践教学参观 (1)现场实践教学主要以现场参观和实地考察为主,学员分别到厦门海沧、象屿等自贸区进行参观。实地了解了电子监控中心、拼箱中心、国际码头等地区和环节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流程。 (2)走进企业,实际了解报关、物流企业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流程,参训学员与企业管理人员共同探讨当前企业招人、用人的需求,为参训学员今后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次培训授课内容贴近实际、贴合高职高专教学特点,使学员在增长专业知识的同时又学到不同的教学理念和形式。

    更多>>2016-08-19-10:10:59
  • 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报关专业教学研讨会2015年第二届“IECC”报关业务技能网络竞赛颁奖典礼圆满落幕

    全国报关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16年5月21日-22日,在山东青岛举办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报关专业教学研讨会暨2015年第二届“IECC”报关业务技能网络竞赛颁奖典礼。 为提高报关专业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全面交流参赛经验并表彰优秀参赛院校,全国报关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16年5月21日-22日,在山东青岛举办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报关专业教学研讨会2015年第二届“IECC”报关业务技能网络竞赛颁奖典礼。来自全国的40多所院校、位老师参加这次会议。 本次研讨会主办单位为:全国报关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承办单位为:北京智欣联创科技有限公司和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大会精彩回顾 WCO2017年版《协调制度》修订目录介绍 主讲人:温朝柱教授 最新进出口报关单结构及填制规范 主讲人:田书军处长 跨境电商实战教学改革:机遇与挑战 主讲人:肖旭教授 商品归类教学方法 主讲人:张援越教授 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报关技能”竞赛赛后总结 主讲人:郑俊田秘书长 全国报关行指委主任委员白雪燕、副主任委员白凤川出席此次会议。白雪燕主任就全国报关行指委今后的工作做出指示:1.报关专业标准建设。2.报关专业教材建设。3.加强校企合作推进现代学徒制。4.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她指出,IECC报关网络赛是报关大赛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还要继续办下去。白雪燕主任表示,中国报关协会将会一如既往地支持报关后备人才建设,全国报关行指委也将和大家一起,创新、奋斗、自信、挑战! 2015年第二届“IECC”报关业务技能网络竞赛颁奖典礼 全国报关行指委秘书长郑俊田颁发三等奖 全国报关行指委副主任委员白凤川颁发二等奖 全国报关行指委主任委员白雪燕颁发一等奖 我们祝贺“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报关专业教学研讨会暨2015年第二届‘IECC’报关业务技能网络竞赛颁奖典礼”圆满结束。我们希望第三届‘IECC’报关业务技能网络竞赛,会有更多的院校来参加! 小预告:2016年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智欣联创杯”国际贸易竞赛将要开始!2016年5月28-30日,我们在宁波等您!

    更多>>2016-05-25-04:57:00
  • 准确定位,切实发挥专家组织作用 全国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常务主任王国川

    首先祝贺报关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成立! 报关行指委是今年新增加的三个行指委之一,虽然报关行业是一个规模不大的行业,但是一个很有行业特点的特殊行业,因此报关行指委可以根据行业的自身特点,做好报关行指委的工作。 下面我就报关行指委的工作提几点希望: 一、准确定位,切实发挥专家组织作用 (一)“行指委”的职能定位 各“行指委”是受教育部委托,由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组织牵头组建和管理,对相关行业(专业)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研究、咨询、指导和服务的专家组织,同时也是指导本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的专家组织。 “行指委”的主要职能是: 1.根据本行业人才需求现状和职业领域需求,指导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目标;指导教学标准研制、专业设置、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实训教学仪器设备配备标准研制和质量评价等; 2.指导推进相关职业院校与企业校企合作、联合办学,推进职业院校相关专业实施“双证书”制度; 3.指导推进职业院校与本行业相关专业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建设; 4.研究本行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热点、瓶颈问题; 5.组织推广本行业相关专业教学成果和教学经验交流活动等; 6.组织推进职教集团、现代学徒制、中高职衔接、高职与本科接续等试点及探索工作; 7.为教育部和行业组织提供建设性的咨询意见。 教育部为了加强对“行指委”的领导与协调,专门设立了“行指委工作办公室”,以便于协调联系、服务沟通。 (二)行指委的工作定位 “行指委”在开展工作方面,应按照行指委的职能,围绕教育部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工作计划和工作重点,切实发挥专家组织的作用。我们希望: 1.“行指委”应该成为教育部对职业教育进行政策咨询的依靠力量。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遇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很多,有许多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需要我们去认真研究和思考,需要我们对政策制定、制度构建、培养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用科学的态度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之上认真加以解决。因此,行指委作为教育部委托组建的专家组织,要从国家长远战略需要出发,善于从全局的层面针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立项研究问题,积极地主动地为教育部的宏观管理与决策提供咨询的意见和建议。 2.“行指委”应该成为指导职业院校进行教学改革的骨干力量。行指委有来自行业、企业、职业院校、普通高校、研究机构各方面的专家,无论在教学方面还是在岗位需求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应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实训实习等方面,通过各种方式,积极主动地指导职业院校进行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3.“行指委”应该成为落实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促进力量。各行业部门在制定人才需求规划时,要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需求建议,包括专业设置、层次结构、培养规模、区域分布等,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的有效衔接。 4.“行指委”应成为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推动力量。要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对本系统、本行业的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作用,协调企业安排职业院校学生的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通过建立制度、落实法规、协调联络等方式,切实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落到实处。 5.“行指委”应该成为职业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引领力量。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教师,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也在教师。各行指委要充分发挥行业的资源、技术、装备条件、信息等优势,为双师型教师和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服务。组织教师实习、培训,使他们了解生产过程,深入生产一线。宣传引导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到职业院校从教。引领他们严谨治学、认真执教、乐于奉献、尽职尽责,在教学工作中得到锻炼,健康成长。 6.“行指委”委员应坚持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遵守章程、诚信自律、公平公正、率先垂范,自觉成为职业教育政策的建议者、教学实践的指导者、教学研究的引领者、教学改革的推动者、优良学风的倡导者。头脑装着实情,手里握着实招,行动干着实事,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尽心竭力解难题,坚持不懈做好事。努力做到指导到位、有力,服务专业、有效。 二、完善规章制度,建立规范高效的工作机制 重组后的各“行指委”要按照工作职能和要求,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计划、目标和任务。各“行指委”首先要把《行指委章程》制定出来,要把“行指委”的定位、组织构架、工作任务、工作方式等明确下来,以便于今后的工作有法可依。第二要把工作制度建立起来,制度是保障,有了制度开展工作才好有章可循。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使“行指委”与行业及院校能密切联系与沟通,工作顺畅而高效。第三要制定届内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将目标、任务、措施明确下来,以便于大家参照执行。 三、抓住重点难点,破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行指委”要紧紧围绕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工作。建设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中高职、高职与本科以及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有机衔接,满足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对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是《十三五》期间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深化教学改革,促进与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工作重点。 “行指委”应结合本行业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在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探索过程中,抓住重点和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比如人才需求的结构、标准问题;专业设置和产业调整升级的动态调整机制问题;实施校企合作学校、企业、行业等各成员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运行机制问题等等。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涉及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诸多方面,各“行指委”应善于发现和抓住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组织力量重点研究,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化。比如:产教结合集团化办学的体制机制研究与实践;基本教学制度改革,学分制、弹性学制、“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等方面的研究;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人才培养质量的行业和社会评价等问题,都是需要我们重点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 四、注重工作实效,提升行业指导工作的质量 “行指委”开展工作和举办活动,要注重实际效果。开展工作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有总结,同时还要有督促、有检查、有协调。举办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注重成效,不搞形式主义,反对华而不实的“花拳绣腿”,避免劳民伤财、铺张浪费,品牌活动要突出特色,强调宣传效果和影响力。 “行指委”在研究、咨询、指导和服务各个方面,每一个阶段、每一年、每一届,都应留下点业绩,每年都应有具体成果和阶段性成果。要注意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解决问题,深入一线进行指导、服务,狠抓工作落实,注重实效。象高职日前颁布的新专业目录,去年委托行指委承担的四个项目以及职教集团建设、大赛项目设计等就是很好的业绩。

    更多>>2016-01-19-10:39:49
  • 郑俊田论坛发言“互联网+教育”20151110

    互联网+业态下报关专业教学的改革思路 郑俊田   今年年初,也就是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了制定国家“互联网+”的行动计划;从此,“互联网+”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轮新的热潮。 那么对于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互联网+”又意味着什么?我认为其本质就是“创新”,就是教育内容的持续更新、教育模式的不断变化、教育评价的日益多元。一言以蔽之,职业教育也正进入到一场基于信息技术的更伟大的变革中。在工业4.0的时代,我们也迎来了教育4.0的时期。 教育部顺应这一潮流,及时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的十年规划。2015年10月,《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就提出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具体地说,这个行动计划提出了要构建国家、省、学校三级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体系。根据我了解掌握的信息,许多地区都在举全民之力构建教育的“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以及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但是,从我走过看过的实际情况而言,就一些已经完成了硬件建设的学校而言,这些硬件建设所起到的真实作用和国家的目标差距还很大;应该说我们的投入还并没有真正形成教育的生产力。因此,就开始有人怀疑教育信息化对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作用,把教育“互联网+”也当作“一阵风”,觉得可以“混过去”的错误想法。 各位老师、朋友们,教育“互联网+”是一道必须要迈过去的坎儿,不适应就会被淘汰。所以,今天我想就如何适应“互联网+”对教育提出的挑战简单地谈几点看法和大家讨论: 第一,必须完全彻底地更新教育观念和改革教育方法。 教育现代化必须依靠教育信息化,这是不容怀疑的。互联网正在打破地理边界、生活边界、学习边界,让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接收、处理、利用大量的有用信息。用经济学的观点看,教育公共产品的正外部性大大地增强了,因此互联网彻头彻尾的改变了以往的学习方式,就像我们购物方式的转变一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们必须研究如何才能在教育过程中科学有效的利用互联网,怎样真正地、彻底地更新教育观念和方法。 互联网是什么?大家都知道互联网不仅仅是一个新的工具,它更是一种新的环境,一种新的生态,一种新的思维,它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互联网精神。“+”是什么?“+”不是加法的意思。你千万不要认为硬件建设完以后,教育教学质量就自然而然地会大幅度提升。如果你不真正理解“+”,硬件建设就是一个摆设。用一位教育系统的领导的话来说,如果用最先进的技术(互联网+)还是为原始落后的教育方式服务就等于是烧钱。如果我们不树立新的教育思想,不更新教育理念,不创新教育教学方式,而用错误的思想,陈旧的理念,落后的教育教学方式,让互联网为这些旧的东西服务,就等于烧钱。就和贪污和浪费一样,是最大的犯罪。教育“互联网+”,关键是看我们在后面加什么。 第二,“互联网+”首先是“互联网+课程”。 这里的课程,不仅仅是指网络课程,更重要的是它让整个学校、整个专业的课程,从组织结构到基本内容都发生巨大变化。具体地说,就是各学科课程内容要全面拓展与更新,适合报关职业教育的诸多前沿操作性知识能够及时地进入课堂;这样,课程内容的场景化、任务化也才能变成现实。比如在报关专业的商品归类教学中,同学们一般都比较缺乏商品知识,要想讲清楚千万种商品的材料、工艺、功能、工作原理,那简直难如登天。如今,互联网上有的是图文并茂的照片和视频,甚至还有专门的科教节目。条件许可的地方课堂可以直接连接现场,讲什么就切换到什么现场,直观,现实,即时,可以解决教材落后,教师知识陈旧的问题。也倒逼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我了解到,我们有的老师到企业实习,完全是被动的,是为了完成学校分配的实习任务,所以根本就不到现场,做别的去了,到时间填个表,让企业给盖个章完事,交差了,这样你能教好学吗?)因此,通过互联网,学生获得的知识之丰富和先进,完全可能超越教师枯燥的课堂讲授。 第三,“互联网+”必须要实现“互联网+教学”。 互联网出现之后,令人惊叹的是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不再流于形式,而是突破了课堂上的时空限制。学生们几乎可以随时、随地、随心地与同学沟通,与老师交流。在互联网天地中,教师对教学的把握和主导作用达到了最高限度,教师通过手机,就能即时地给予学生点拨指导。我们成立行指委之后,如果建立了“校企合作”的大平台,“互联网+教学”的触角就会伸向任何一个领域的任何一个角落,甚至做到可以与远在千里之外的企业行家能手进行即时视频聊天。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变得更为自如,手段更为丰富。当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获得他们想要的知识,能够见到自己仰慕的人物,能够通过形象的画面和声音解开心中的各种疑惑,可以想象,他们对于这一专业的喜爱将大大提高。 第四,“互联网+”的成败标准是看能否做到“互联网+学习”。 学习的主动性是教育的难点。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通过互联网使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强化,让他们能够在互联网世界中寻找到学习的需求与价值,寻找到不需要死记硬背的高效学习方式,寻找到可以解开他疑惑的答案。当互联网技术成为学生手中的利器,学生才能真正确立主体地位,摆脱学习的被动感,自主学习才能从口号变为实际行动。“互联网+学习”对于教师的影响同样是巨大的,教师在互联网中不可能再带着一种教师的权威去俯视学生,而是真正蹲下身子与学生进行对话,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与他们共同进行探究式学习,用一句时髦的话说,叫做职能转变,或者叫位置变化。教师的职能转变,学生的职能也转变。 大家都知道,“互联网+”纳入国家经济的顶层设计,就意味着“互联网+”时代的正式到来,教育只有顺应这一时代的需求持续不断地进行革命性的创造变化,才能走向新的境界。虽然现在我们的一些工作进展可能并不尽人意,例如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收效并不是很令人满意,就学生的创业情况看,据统计本科层次占3%点多,高职占2%点多,(我经常想我们基层,如何理解和运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合适的理解应该是理智创新,有序创业,因为不是谁都能创业,不是谁都能创新,是有条件的)但是我们应该有信心,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机遇和挑战。“互联网+”时代给我们创造了这样一种环境,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坚定信心,解放思想,聚精会神,锲而不舍,全力打造出“网络新教育”。 我的发言完了,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指正。 谢谢!      

    更多>>2015-12-23-01:53:06
<12>
分享到:
copyright© 全国报关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3960号-4

如需联系方式请与全国报

关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

会联系 朱昱铭

13910415315